今年以来,广西市场监管部门从抓“质量监管、科技赋能、提质升级、疫情防控”入手,加快推动农贸市场创新监管,全面启动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工作,不断提高食用农产品综合治理能力水平。
从质量监管入手
抓责任强落实
狠抓农贸市场全覆盖检查,督促批发市场落实建档案、立制度、配人员、签协议、留台账、做自检6个100%。
抓检测提质量
统一设立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室,统一建设食用农产品快检管理平台,实现自治区、市、县、乡四级监管网络联动。配置食品快检风险预警时空图,线上实时监控全区14个设区市、111个县(市、区)的集中交易市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,构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快检监测系统,食品合格率逐年提升。
抓违法严惩处
紧盯农药兽药残留超标、禁用药物、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开展专项整治行动。截至目前,全区累计检查流通经营者25万户,检查覆盖率达98%,各地严厉查办食品类违法案件,南宁、河池、梧州等市加强行刑衔接,提升联防联治效能。
从科技赋能入手
强化平台建设
不断升级拓展“八桂冷链通”追溯平台数字功能,投入专项资金建成广西食品安全追溯和智慧监管平台。
实施智慧溯源
为部分农贸市场配备智能电子化溯源设备及系统,实现电子屏查验经营户证照、信用星级等信息。依托智慧系统实现销售信息共享、统一收银付款、食品来源追溯、杜绝短斤少两,积极打造“超市化、智慧化”新型农贸市场。
打通全链条监管
全面推行合格证(ABC证)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制度,实行统一试行、统一基本样式、统一试行品类、统一监督管理等“四统一”模式,确保食品来源去向环环相扣、责任闭环,从市场源头建立溯源机制,把好质量生产流通销售关。
从提质升级入手
*推政策定标准
创新考核加分机制,在全区实施食品安全规范化智慧市场评比创建活动,注重打造标杆示范农贸市场。实施广西农贸市场地方标准研制工作,发布《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规范》等地方标准7项,为农贸市场提质升级提供政策支持。
*抓硬件促提升
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立足食品安全职能职责,因地制宜指导市场开办者实施市场内部硬件设施建设。目前,全区1000多家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软硬件设施得到优化改善,部分老旧市场实现“脱胎换骨”。
*树标杆全带动
召开全区现场会推广试点经验,实地观摩提升体验感,发挥“样板”效应,打造南宁海吉星市场、柳州新柳邕批发市场等一批消费者放心的“标杆”集中交易市场,发挥示范引领、典型带动,全方位、多维度促进广西农贸市场标准化、规范化建设水平整体提升。
从疫情防控入手
加强演练轮训
依托“八桂集中仓”进口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开展全区线上涉疫演练轮训,累计完成20次全覆盖培训演练,基层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。
严把首站拦截
建立入境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出仓“首站赋码的一码通”追溯机制,实现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关口前移一线,有效降低边境口岸进口冷链食品“带病入境”风险。
彻查风险隐患
采取“四不两直”、督查暗访等“飞行检查”形式,聚焦口岸消毒、集中监管仓和冷库查验、相关从业人员等重点领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,累计检查农贸市场、进口冷链食品各类主体8.3万余户次、相关从业人员7.7万余人次,检查核酸检测、消毒机构及消毒效果评价机构400余个,及时处置问题冷链食品1400余公斤,牢牢守住全区疫情防控“安全线”。
TAGS:
食品安全 监管 疫情 农产品 食用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,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,不做任何商业用途。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,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、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,仅供读者参考。
上一篇: 【进出口食品安全】国际素食日|肉食“伪装者”——大豆蛋白出口指南
下一篇: “第十二届食品科技北京论坛暨京津冀食品产业协同发展论坛——休闲食品分论坛”在线上成功召开